公元前164 年,淮南国都城寿春的丹房里呀整天都青烟缭绕的。原来是淮南王刘安,蹲在丹炉旁鼓捣长生不老药,有一天他正盯着丹炉中翻滚的豆浆,忽然想起方士进献的石膏粉。当白色粉末撒入沸浆的刹那,液体渐渐凝结,如同凝固的月光。这位醉心长生之道的诸侯王怎么也不会想到,长生不老药没炼成,无意间炼成的这块豆腐,竟成了中国人两千多年都没吃腻的宝贝。

吃素、学素、做素必懂豆腐。不懂豆腐不能说真懂素食。不会做豆腐也不容易把素食做好。
豆腐很有意思,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中国传统养生智慧:
黄豆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被称为菽乳,性平味甘,主健脾宽中、润燥消水,其性属阴。而盐卤、石膏都属阳,味咸性寒,能软坚散结、清热化痰。
当豆浆的阴柔遇上卤水的刚劲,阴阳相搏间发生奇妙转化:大豆蛋白分子在电解质作用下聚合成网,形成刚柔并济的豆腐,达到阴阳平衡的境界。豆腐的诞生,稳坐素食核心食材的宝座。
怪不得古代养生博主们都热衷于研究这块豆腐,用它因时、因地、因人而养生,遵循天人合一之道,把豆腐变成各种美食、各种养生食药方子。这是古人传统的全息养生智慧。
反观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对养生生活有浓厚的兴趣,但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,在网络大数据的推荐下,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的健康知识,难以落地实践。
素食学校推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中国生活方式医学——素食医道,源自中国传统生命科学思想,倡导人们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,从了解古法豆腐制作、素食烹饪技巧、养生食疗知识,逐步深入到素食医道的精髓。
素食医道以精神类、代谢类、肿瘤类三大类疾患为主要调理对象,运用素食食药改善法、生活调整改善法、心识调摄改善法等自然疗法作为补充和调理手段。
它将“天人合一” 的思想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,引导人们调整生活习惯,在改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难病和慢病方面,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,真正能够帮助人们实现“做自己的家庭医生” 这一目标。目前,素食医道相关知识还提供公益学习机会,就在素食学校推出的“素食康养人才”公益项目,欢迎有兴趣的朋友联系老师报名参与。